Search

【百人說書096】 地球圖輯隊 情報總部 主編黃怡瑄:新聞能夠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 Share this:

【百人說書096】 地球圖輯隊 情報總部 主編黃怡瑄:新聞能夠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人們沒有『必要』看新聞,但當他們有興趣想要了解時,自然就會『需要』看新聞,從某種程度來說,新聞就是在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地球圖輯隊主編黃怡瑄這樣說道。

起初先擔任編輯的黃怡瑄,花了不少時間去適應所謂的「新聞寫作」,包含:要在短短的篇幅裡介紹完一個議題、如何從國際新聞網取材等等,不過這個時期的她,比較專注在自己的寫作能力,但隨著經驗的累積,如何讓讀者吸收也成為團隊們重要的課題。

事實上,在接下主編一職後,黃怡瑄除了要維持文章的品質,更重要的是要從整體營運面去考量,如何讓地球圖輯隊的這個品牌被看見。

早期地球圖輯隊的營運經費,大多是依賴著與廣告主的合作,鮮少與讀者直接連結。但對黃怡瑄來說,好的內容就值得實質的回報,而確實有許多讀者們希望用「行動」支持他們。

於是,2018 年 6 月,地球圖輯隊的贊助制正式上線,更往「讀者服務」的層面經營,但黃怡瑄也說,雖然現在會需要以商業思維來思考,但原先的內容與特質等核心價值仍要維持住,在內容上「只能多不能少」。

身處在這個「地球村」的世代,知曉國際新聞也能幫助我們掌握世界動態,但黃怡瑄說,她其實不認為人們一定要看國際新聞不可,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好奇的事物,當他們想知道更多時,自然就會找延伸的閱讀來看,而地球圖輯隊所做的,就是為讀者與議題間,搭起一座橋樑。

雖然相比其他新聞網站,地球圖輯隊並沒有那麼即時,但相反地,因為有充足的時間,他們除了報導事件本身,也會做更多前後的分析,從不同角度去看事件。

以近期比爾蓋茲離婚的新聞來說好了,除了兩人的感情世界,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認識到比爾蓋茲的基金會,而地球圖輯隊也藉此主題延伸到基金會如何運作等等其他面向的議題,讓讀者看到更多元的內容。

想知道怡瑄都看什麼書嗎?
歡迎至官網收看精彩全文➤http://bit.ly/peoplesobooksDQ


Tags:

About author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使用定位地圖和導航的經驗,目的地上方顯示的經緯度,標誌著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讓我們得知自己所身處的街道和相對的位置。 不過,尋找地球刻度的過程,卻得回溯到五百年前的地理大發現時代,經緯度的尋找、發現乃迄於確立,整整花了一代人的心血。這些尋找地球刻度的先行者,從測量太陽、月亮和天象的過程中,逐步摸縮出一套準則,最後才有了航海鐘的誕生。 那知識呢?我們可以有測量知識的辦法嗎?資訊要如何轉化為知識?幸虧人類世界有一種叫做「書本」的東西,它是用來承載知識的載體和媒介,渺小的人類就可以利用書本來測量知識。 知識是沒有邊界的怪獸,我們很難為它畫出疆界來分類。我們只能倚傍書本作為閱讀和理解知識的起點,利用書本系統地或化約地學習一套知識。 被捧讀在手上、諷誦於心上的書本就如同具體的導引,透過書本所標明的頁數和章節,我們可以得知還需要多少時間,我們可以習得這套作者給出的知識,我們得以安排閱讀的行程表。 那麼,要怎麼測量書本呢?開數、裝幀和設計是知識的表皮,許多讀者是受到書本表皮的吸引而展讀。對書本內部所蘊藏的知識進行測量的工作,則得依賴「書評」,書評可說是知識這張航海圖上的定位。 我們認為,書評是一張入場卷,邀請讀者一同審視知識。書評訴說著作者的意圖、寫作的策略和傳遞的訊息,直指書本內中的誤解和謬誤,同時又訴說書本透露的專注與創見。
如果閱讀是生活的態度,那書評絕對是優雅的試煉。 投稿、合作案請洽:[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